每当春风吹绿这片美丽的土地,我为家乡的魅力所倾倒;每当提起和顺这个动人的名字,我为县名的含义所自豪;每当沉醉于这本迷人的古志(《和顺县志》,创修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〈一五八三年〉,以后又三次继修,最后一次续修于一九一四年),我为先辈所记述的历史所震撼……
和顺二千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,太行山雄峰座座,关隘重重,漳河水清流潺潺,溪涧脉脉。境内有两千米以上山峰一座,一千六百米以上山峰一千四百八十座,峻岭七十道,河流清泉十四条。
和顺位于山西省东陲,太行山之巅,清漳河上游。因全县平均海拔高达一千三百米左右,高于周边县市,故“其天地时利迥异邻封”:春寒如冬,夏无盛暑,方秋陨霜,将冬霏雪,一县之内温差悬殊,昼夜之间恍若两季;四岭环峙,群山盘曲,县界天成,河流四出。全县林木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四,动物有五纲七十余种。在和顺,你能看见纤尘不染的蓝天白云,你能看到绿色丛林中华北罕见的金钱豹,你能看到苍松上绿草间舞蹈的成群灰鹳,你能看到夕阳中归家的世界名种西门塔尔黄牛。在和顺,你能呼吸到含氧量极高的空气,你能流连于桃花源般诗情画意的乡村,你能聆听到古老神奇的牛郎织女传说,你能品味到降压降糖降脂的杂粮食品。
以蓝天为背景,天上的朵朵白云,坡上的黄色牛群,地上的绿色家园,地下的黑色煤田,共同构成色彩斑斓的五彩和顺。
从春秋战国到现在,和顺两千多年有史记载的历史长河中,好儿女千古不绝,真英雄史册长存,清官故事代代相传,文人墨客笔笔传神。境内计有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一处,明长城六处,营房十三处,铺递十七处;祠庙二十一处,寺观三十五处,祭坛四处;胜景十处,古迹十五处,墟墓十二处,坊表二十三处。古志记载的金元明清四朝,有名宦十一人,乡贤十人,进士十人,举人三十人。明清两代有贡生三百人,到外地做官的吏员四十二人,忠义孝悌之人五十二人,受封荫的二十三人,全国各地来和顺任知县、邑令的一百六十一人……
和顺是红色的革命圣地。是八路军百团大战指挥部、秦(秦基伟)赖(赖际发)支队发祥地、八路军总部、《胜利报》发行地。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,朱德、邓小平、彭德怀、刘伯承、聂荣臻等元勋元老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,全县共有南下干部一百二十三人,革命烈士一千一百八十四人。
古人已矣,古迹犹存,史剧落幕,史实不朽。而今的和顺,正在打造山西别具特色的新型能源工业强县、畜牧养殖加工大县、生态避暑旅游名县。当我们阔步前进的时候,回首和顺悠久的历史,追思已逝的先贤哲人,遍游和顺的山川古迹,品味意蕴深长的诗词美文,寻找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,“稽宦迹而思治,睹乡评而思贤,览山川土踵而思兴废之故,观人民户口而思兴替之由”,对我们实现既定目标,建设民富县强的新和顺不无裨益!
请随我一起打开古和顺县志,共同解读先人对这块土地风物的生命认知吧。一个声音穿越时空有如天籁:吾邑和顺……